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。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,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。在古代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
冬至一般在公歷12月21日--23日。這一天太陽黃經達270度,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長的一天。過了冬至這天,白晝一天比一天長。同時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進九”和“數九寒天”了。
2021年冬至是12月21日 農歷冬月十八 星期二
在我國南方地區,有冬至祭祖、宴飲、吃年糕、吃冬至團(冬至丸)的習俗,取其團圓的意思;在廣東,人們有冬至吃燒臘與姜飯的習俗。
在北方地區,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。據傳,冬至吃餃子的習俗,是源于醫生張仲景辭官回鄉,為鄉鄰治病。因為大冬天很多父老鄉親吃了張仲景煮熟的“嬌耳”(用一些祛寒的食材藥材,羊肉、胡椒等,用面皮包),喝了熱湯后,渾身暖和,兩耳發熱,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,所以吃餃餌、餃子逐漸在民間流傳成為習俗。
因為餃子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間還流傳著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的民諺。
冬至吃餃子,既是習俗,也是一種祛寒防病的好方法。
而冬至過后進入數九寒冬,除了吃飽穿暖、增加睡眠之外,現代養生防病,還提倡做好這些重點,有助于冬季不生疾病:
一、要養心,保持好情緒
要養善良、寬厚之心,心底寬廣自無憂。要靜神少慮,保持精神暢達樂觀,有個好心情,就是一劑很好的養生藥,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內心都是暖暖的,而且身體的氣血也會通暢,不會氣郁氣結,就會很少生病。
同時,不要為瑣事勞神,少一些患得患失,避免長期身心“超負荷運轉”,防止過度勞累,積勞成疾。
二、要養腎,最好是食補溫腎
冬季應順應自然收藏之勢,注意補腎助陽---藏腎氣,腎是貯藏營養精華的臟器,腎為先天之本,腎氣的盛衰主宰著人體的衰老和衰老進程。冬至是最重要的補腎時間點,如果這個時候腎精虧虛,來年真的就會感到非常的虛。
補腎溫腎,注意熱量的補充,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,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。狗肉、羊肉、鵝肉、鴨肉、大豆、核桃、栗子、木耳、芝麻、紅薯、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。補腎藥膳有:十全大補湯、烏骨雞燉板栗、當歸生姜羊肉湯、當歸紅棗粥、栗子粥、芝麻核桃粥等。
三、勤曬太陽、多運動
現代人每天在辦公室上班,很少能曬到太陽。事實上曬太陽,也能補充人體的陽氣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曬背部才有助于補陽,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,中醫認為督脈是人體的陽經,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,可以在中午找一個向陽的窗邊曬曬后背,全身都會很溫暖。
此外,長期久坐工作,運動減少,身體內血液就會不暢通,更容易生病,多運動還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,減少感冒發生的次數。
四、飲食需增苦少咸
冬天腎的功能偏旺,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,腎氣會更旺,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,使心臟力量減弱,影響人體健康。因此,在冬天里,要少食用咸味食品,以防腎水過旺;多吃些苦味食物,以補益心臟,增強腎臟功能,常用食物如:橘子、豬肝、羊肝、大頭菜、萵苣、醋、茶等。
五、泡腳驅寒
中醫認為,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,因此,多用熱水泡腳可以幫助我們保暖。每晚睡前堅持用38--43度熱水泡腳15--20分鐘,不僅能緩解一天的疲勞有助于睡眠,還能起到保健養生、防寒保暖的功效。泡腳時,額頭微微出汗是最好的,還可以加入一些姜片,也有助于驅寒。
最后提醒一下:冬天很多人為了御寒,喜歡吃高熱量的大魚大肉、高含糖量、油炸的食物,或者喝酒,這些不是不可,但是需要把握好度,一定不可過量;并且如果經常在晚上吃喝這些食物,容易導致血脂高、肥胖等,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,需要引起注意。
【免費福利】
憑此信息,到全國各地任意一家甲冉生門店,即可享受“關愛手足健康”免費義診一次;登記服務信息,即可免費享受“鮮清抑菌顆粒”專業泡腳 + 健康檢查免費服務一次。
+ 10元,享受專業修腳一次(原價39元、58元,僅限新顧客第一次體驗)。
【轉發福利】
憑借“ 轉發 + 點贊 ”為自己贏得更多“福利”,詳情咨詢就近“甲冉生”灰指甲、手足病修護門店。